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鱼还是何时出现的?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古老的原始鱼类就开始出现了,不过,距离金鱼的出现,还有数亿年的时间。金鱼是何时出现的呢?研究发现,金鱼至少在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金鱼是起源于国内的,不过,有关金鱼究竟是哪种鱼类被驯化的,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科学家们也一直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早在晋朝时期,就有过关于金鱼的文字记载,当时将金鱼称作“赤鳞鱼”。而从明朝时期,金鱼就已经从我国流传到日本等国家了,在我国观赏鱼的出口贸易中,一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鲫鱼是如何变成金鱼的?
既然金鱼是由鲫鱼演化而来的,那么,究竟是如何演化的呢?毕竟鲫鱼和金鱼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等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是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
这就需要从野生的红黄色鲫鱼开始说起了。我们都知道,鲫鱼正常是背灰腹白的体色特征,因为鲫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在水中它们这样的颜色,可以在野生环境中避免被天敌捕食。
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记载,晋朝时期,人们发现水中存在“赤鳞鱼”(黄红鲫鱼)的时候,认为这种鱼非常好看,于是便捞出进行饲养,之后一代代驯化,就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鱼真的是鲫鱼变
得
吗?
虽然上文中我们提到了金鱼的演化,表示金鱼是由鲫鱼演化而来的,但是由于这个说法是一代代相传的,而且都是通过古籍记载而得知的,多年来,并没有科学家对这个说法进行印证,也就是说,从经验之谈到真正的科学理论,还需要很多证据。
来自福建农林的科研团队表示,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他们为金鱼和鲫鱼进行了“亲子鉴定”,甚至追根溯源,一直将基因追溯到1200万年之前。
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鲫鱼的鳞片是普通有色的,但是当鲫鱼朝着金鱼演化的时候,鳞片也开始渐渐变得透明,这样一来,体色也就更加清晰,看起来也更美观。
此外,虽然早在晋朝时期,金鱼就已经出现了,但是真正由鲫鱼变成金鱼,则是从明朝时期开始的,这是因为在明朝时期,很多人家都会饲养金鱼,人工干预也更多,所以,金鱼也开始发生了重大改变,不断有新的品种诞生。
打开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金鱼中存在着很多和生理形态等有关的遗传基因,在将一些基因清除后,发现金鱼出现了眼部猥琐、脑部萎缩等症状,同时,金鱼的行为方面也出现了异常,至于这些基因是否也同样作用于鲫鱼身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科技日报11月11日文章金鱼是鲫鱼变的?“亲子鉴定”或给出答案
金鱼是鲫鱼变的?“亲子鉴定”或给出答案
“亲子鉴定”鉴出的离奇故事“亲子鉴定”或给出答案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 讯 员 曹佳奕 陈 旻 金鱼在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富有的寓意,在世界范围内也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
两夫妻6年没有同房,她却为丈夫生下了可爱的儿子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以方便您进行讨论与,我会每日为大。 这一“热门话题”是由该所自99年5月开始开展的DNA亲子鉴定而引发的。 。
结局篇:亲子鉴定结果,妻子没出轨,孩子99%为亲生如果有需要可以带她去做亲子鉴定。答案似乎已经揭晓,但王友奇仍然不同意这种说法。她始终坚称孩子是她的,不肯离婚,却又想修复这段破碎的婚姻。但刘洋。
小说:做亲子鉴定对她来讲,等于变相的羞辱醒来的瞬间,王文成就知道自己了,而且得很重。 头晕,眼睛睁不开,浑身乏力,身上又冷,难受的要死。 这辈子从来没这么难受过,只隐约记得小时候,似乎也。
富豪怀疑儿子不是亲生,做完亲子鉴定他慌了,跪着哭求妻子不要走何欢一时语塞,居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傅斯年站了起来,转身要上,突然想。 自己怀孕还要做亲子鉴定才能生下来,而自己的老公,却搂着自己的仇人,日日。
相逢时节陈昕儿结局:精神疾被重视,简宏成不是小地瓜父亲他决定对杨子翔进行亲子鉴定,希望可以获得一个明确的答案。然而,他也知道这样的举动可能会对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于是他决定先瞒着妻子,暗自进行亲子。
浙江男子发现儿子不像自己,DNA鉴定后,却发现妻子也非娃亲妈直到这次回临水,在档案里找到了崔启真就是宁宥的档案记录,简宏成才有了答案,原来他俩是仇人的子女。 既是老同学,又曾经是好朋友,那简宏成和陈昕儿。
儿子找上他爷爷奶奶要求做亲子鉴定了,她慌了他们决定去做亲子鉴定,寻找答案。白某带着五岁的儿子白小凡,走进了。他的心情十分沉重。白某抱着儿子坐在椅子上等待,仔细观察着他的五官。从眼睛。
邻居一句玩笑,丈夫执意要做亲子鉴定,妻子却说:我有9成把握得到的答案果然是不行,20万以上的得需要提前一天申请,还得提供身份证等证件,卡也不是用她的身份证办的,她当然没法提供。
在颐和园的长廊彩绘中、皖南民居的砖雕石刻上、苏州园林的屏风窗格里,到处可见金鱼的形象。金鱼,作为传统的观赏鱼,从帝王将相的深宅到寻常百姓家,经历了千年之久,至今仍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1、“亲子鉴定”坐实源于鲫鱼
无论在动物界还是植物界,几乎没有什么生物能像金鱼一样,一边进化一边“整容”。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金鱼按照人类的偏好,从灰头土脸的鲫鱼逐渐被“人造”成色彩斑斓、造型夸张的观赏鱼类。
没错,金鱼的祖先就是鲫鱼,这可能让人难以置信。也有人会误认为金鱼的祖先是鲤鱼,毕竟鲜艳讨喜的锦鲤在色彩上更为接近。但事实上,金鱼确实与餐桌上更常见的鲫鱼同出一门。
鲫鱼是鲤科鱼的重要种类,广泛分布于东亚淡水水域,其适应性和抗力都很强,在其他养殖鱼不能忍受的不良环境中也能生长繁殖。野生鲫鱼为银灰色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基因突变,体内黑色素体消失或改变,鱼的颜色就变成了红色或金色。金鱼又称金鲫鱼、赤鳞鱼、衣鲋、赤鲋、赤背鲫等,是由野生变异鲫鱼经历长期自然突变与人工选择、杂交等因素演化而来的,其形态优美,色彩绚丽,品种繁多,有草金、文种、蛋种、龙金、龙背等5大类,有着丰富的变异性状,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观赏鱼类之一。
鲫鱼的这种变异虽比较罕见,但我国很早就有观察记录。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提到,“雎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文”代表色彩和花纹,“文鱼”就是颜色发生变异(推测是红色或金色)的鲫鱼,这是鲫鱼变异的早期模糊记载。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任昉编撰的述异记中,有一则金鱼神的故事,“云周平二年,十旬不雨,遣祭天神,金鱼跃出而雨降。”这是文献中对金鱼一词更早的记载。
现代科学从实验中也证明,金鱼的祖先来自野生鲫鱼。当然,我们现在所见的各类品种丰富、外形各异、色彩斑斓的金鱼更初是不存在的,它们都是从野生鲫鱼经过了半家化、池养家化、盆养阶段,又经过有意识的人工选育而形成的。这段长达2000多年的“脱胎换骨史”,是早在28年至34年间,我国金鱼研究学者陈桢结合古籍和试验考证出来的。
后来,科学家也从金鱼杂交实验中发现,任何一种金鱼都可以与野生鲫鱼杂交产生后代,这首次证明了金鱼与鲫鱼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亲缘关系极为密切。日本生物学家石原等用实验证明,鲫鱼和金鱼的血清沉淀反应是一样的,各器官结构基本相同,染色体组型的数量相同,胚胎发育也一样,所以即使金鱼和鲫鱼看上去迥异,但学名都是“Carassius auratus”(鲫鱼)。
去年11月,学术权威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揭开了金鱼演化的神秘面纱。该成果由福建相关高校学者历时3年协作完成,首次从基因组学上验证并丰富了陈桢教授关于金鱼演化的理论,深入探讨了金鱼的起源、演化、驯化和人工选择。金鱼从鲫鱼演化而来,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的经验之谈,此次科研人员以基因组学技术解析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通过“亲子鉴定”为“金鱼起源于鲫鱼”之说提供了科学依据。科研人员通过国内金鱼各产各品种规模化测序研究发现,金鱼与鲫鱼的亲缘关系高于同一科目的鲤鱼。
2、从皇宫游进百姓家
那么,2000多年来金鱼是如何被驯化的呢?
应了“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诗句,金鱼在漫长的驯化史中,始终没有离开历代皇帝的宠爱,甚至可以说皇权对金鱼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唐代,随着宗教的盛行,唐肃宗在全国设立了81所放生池,专门供信徒放生被捕获的鱼鳖鳞甲,颜色罕见被视为祥瑞之物的金鲫自然也在其中,此举使其脱离了天然水域。这种大规模的人工干预,可以说是金鱼发展史上“半家化”的开端,使得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红色或金色鲫鱼有了舒适的繁衍条件。梁高僧传中写道,庐山西林院有个秀池,里面有赤鲋(红鲫),秀池以赤鲋闻名。到了北宋时期,金鲫被放生的记载更加丰富。诗人梅尧臣在金鱼诗中写道:“谁得陶术,修治一水宽,皇恩浃鱼鳖,不复取垂竿。”可见当时池内鱼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不允许人们去捕捉。也许,放生池中的鱼会得到投喂,但仍生存在野外环境,并未完全家化,此时它们除了颜色变异外,体型、食性等仍与野生鲫鱼相同。
金鱼完全的池养时代始于南宋。北宋灭亡后,康王赵构建都临安(今杭州),不想着去收复失土,反而大兴土木,并修建了不少金鱼池。他在宫内凿池蓄水,搜罗天下金鲫赏玩,并设立了专门养鱼的职位,直到退位时仍痴迷于养金鱼。赵构开设了在皇宫内设金鱼池的先河,名扬天下的宫廷金鱼自此萌芽。从那之后,为了揣摩圣意和附庸风雅,很多王公贵族纷纷在家中建造鱼池豢养金鲫鱼,还衍生了一批职业养鱼人,被称为“鱼儿活”。他们掌握池塘饲养繁殖金鲫鱼的技术,知道用污水中的小红虫来喂养等,这些都使得金鲫鱼更为广泛地流传。金鱼饲养在南宋时进入家化时代,较之以前,统治阶级的这种造池养鱼行为,加入了人类的偏好,对金鲫鱼所产后代中颜色罕见、长相奇特的更为追捧,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人工选择,进一步丰富了金鱼品种,出现红白相间、玳瑁色等。
就算到了元朝,玩赏金鲫鱼的风气仍盛。元将伯颜还曾特地遣人将临安宋宫中的金鲫鱼连同池水一起运到大都(今北京),金鲫鱼又成为元朝宫廷的爱宠。
明朝之后,金鲫鱼的驯化过渡到家家可养的盆养时代,不再是上阶级才有的豪华配置。明人郎瑛的文言笔记小说七修类稿中写道,“火鱼”来自临安,是从嘉靖戊申年(48年)就有的一种金色鲫鱼。就是因为其颜色像火一样,所以被称为“火鱼”。“人无有不好,家无有不蓄”,说明养“火鱼”已成为当时的风尚。人们“竞色射利,交相争尚”,相互比较鱼成了一种生活情趣,有的人甚至用十多个缸来养鱼。
史料记载,明神宗万历皇帝翊钧就是金鱼鉴赏家,他对国事不感兴趣,在位的四十多年很少临朝理政,却对养鱼情有独钟,甚至用玉盆养金鱼。每年中秋节,大量名贵的金鱼进入宫廷,他还在宫中举行鱼儿的“选美”大赛,在神宗的带动下,民间养金鱼成风。96年张丑所著砂鱼谱是我国历史上首部金鱼专著,书中对鉴赏金鱼做了大量叙述。
当时的官窑还烧制了许多精致的缸、盆,供宫中养鱼使用。清朝晚期的竹叶亭杂记中写道:“……鱼缸总须明官窑,虽破百片亦可锯补,瓦亦用明官窑瓦。”由此可见,明官窑鱼盆做工讲究,已成为传世珍品,故宫博物院就了不少。
盆养金鱼,更有利于人们细观鱼的形态特征,满足人们对金鱼相互品评的乐趣。出于猎奇,人们偏爱变异后数量少而珍贵的鱼,所以其变异因子也被保留的更多。同时,使用了缸、盆容器后,限制了金鱼的游动空间,加上无意识的人为干预,快速改变其遗传背景,促使金鲫鱼发生变异,体形由侧扁纺锤形趋向于粗壮宽短,并且诞生出许多新品种,赋予它们更鲜艳的体色、加倍长的尾鳍、正规的肉瘤、凸起的水泡眼,形成早期的金鱼。
清中期以后,上至达官贵族,下至井人家,都对赏鱼津津乐道。清人李斗所著扬州画舫录里记载:“上等选充金鱼贡,次之游人多买为土宜,其余则用白粉盆养之,令园丁鬻于”。从雍正帝起,苏杭、南京等地每年要挑选一批品质优良、品种新奇的金鱼送入宫中,蓄养在御花园或者颐和园、圆明园中。这些金鱼成为皇家园林中的一景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便诞生了北京金鱼,又称之为“宫廷金鱼”,鼎盛时期曾有200多个宫廷金鱼品种争奇斗艳。皇宫王府还会雇请专注的养鱼技人,唤之“鱼把式”,他们在生产中已经从单纯的饲养发展到有意识的人工选种、繁育,众多新品种相继出现,形成了绚丽多彩的金鱼世界。比如老北京更具代表性的金鱼——“宫廷鹅头红”和“王字虎头”。“宫廷鹅头红”的更早记载出现于清末,其正规长有红色肉瘤,没有背鳍,全身银白似雪,遗传率较低,非常珍贵;“王字虎头”头绒发达,吻瘤突出,整个头型呈方形,6至8片头绒排列整齐,并隐隐成“王”字状。
当时的金鱼图谱闽产录异及虫鱼雅集等书籍中还教授人们如何选择种鱼、鱼苗等。至此,金鱼的家化已渐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古都北京的金鱼不仅限于赏玩,而且在民间还兴起了养殖业,与皇家宫廷金鱼形成良性互动,大大推进了金鱼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北京金鱼的特色。金鱼池是当时更为知名的金鱼养殖场,每年要给皇家上岁贡。其中的知乐鱼庄是京城更大的金鱼场,遍布金鱼池西半部的百余亩土地。公园后来开始养殖并展示金鱼,中山公园的“狮子头”誉满京城,还有北海公园的“虎头”及球类品种均为北京人喜闻乐见。
3、“出国”国外再度走红
金鱼起源于我国,而后渐及世界各地,成为各国都喜爱的观赏鱼。
除了我国,日本是世界上另一个主要养殖金鱼的国家。据日本金鱼饲养学家安达喜之金鱼养玩草所载,国内金鱼更早于02年引入日本。不过,批金鱼到达后,因日本内战很快损失殆尽。1620年左右,国内金鱼再次运往日本,并繁衍开来。04年以后,金鱼成为大众宠物,新品种不断繁育而出。其中,享誉世界的“兰寿”就是改良后的精品,优质的“兰寿”有着如同鸡蛋一样的身形,头瘤、吻瘤、鳃瘤都极为发达。86年“兰寿”再度传回我国,福州鱼迷又尝试繁育出新品种,起名为“福寿”,已成为场上的高端产品。
至世纪,我国金鱼传到欧洲一些国家。
荷兰传教士马尔蒂尼1643年到杭州传教,特别喜爱金鱼。1654年回国时,他将杭州的“龙睛”“红头”等金鱼装入木桶中运至荷兰,并在当地展出引起轰动。28年,荷兰人工繁殖金鱼成功,后又传到周边各国。据一些学者查考,欧洲过去没有鲫鱼,自从移养金鱼后,经相当长时期,在天然水域中才发现了鲫鱼。从事遗传研究的鱼类学专家分析,这是由于饲养的金鱼外逸到天然水域,经过漫长的野生生活,金鱼发生分离返祖现象,经多代繁殖,逐渐形成了现代欧洲的鲫鱼种群。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93年派遣使团访华,他们在参观一家药店时发现了“新大陆”。使者在报告中写道:“店主在给我看的许多东西中,有一盛水的大玻璃缸,手指长的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它们的颜色就像镀了金一般,有的鱼脱落了几片鳞,身体是鲜红色,真令人惊奇……”这份报告先后以俄文、英文、法文、德文出版,使得一些欧洲国家争相引进国内金鱼。
大约45年,法国国王易十五的宠妾收到金鱼礼物,命人饲养在宫中。此后,养金鱼在巴黎风行,并很快在奥地利、德国等地盛行。94年初,英国特使觐见乾隆帝,回国时带走了鱼缸和多种金鱼,从此,国内金鱼传入英国。
金鱼“出国”美国的时间较晚。52年,一名广州商人到旧金山经商,走时从广州带了一批“龙睛”金鱼。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时在费城举办博览会,展览中就设有浙江龙泉瓷鱼缸和金鱼10余尾,引发关注。3年后,美国商人将大批金鱼从国内运走,开始全国性饲养,国内金鱼在美国定居,后又传至美洲其他国家。
除了观赏,“舶来品”金鱼还成为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法国鱼类专家索维尼对89个金鱼变种作了描述并绘制了彩图,集金鱼形态学研究之大成。很多欧洲国家的自然史博物馆至今还着金鱼标本和图像资料。
近年来,色彩艳丽、充满灵气的金鱼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饲养金鱼在我国也成了一项朝阳产业,投资小、占地少、效益高。一些大型养殖场年产各类金鱼可达几千万尾。别小看一尾尾小金鱼,很多精品品种如今的身价不菲,动辄几百上千元,甚至能卖到几万元,成了场上的香饽饽。
金鱼深受欧美人民喜爱。
4、金鱼文化源远流长
金鱼是一种象征着吉祥、喜庆的生灵,自打出现之日起就深受人们的欢迎。从帝王将相到井百姓,从文人墨客到能工巧匠,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金鱼的喜爱。绘画、瓷器、玉雕、漆雕、刺绣、花灯、风筝等传统艺术中,金鱼的形象无处不在,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金鱼文化。
历史上,国内金鱼多次作为和平使者,远渡重洋,增进了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周恩来总理就曾赠送100尾名贵金鱼给印度。
金鱼又与“金玉”谐音,寓意“金玉满堂”,象征着富贵吉祥,同时又象征子孙满堂、人丁兴旺。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都愿以金鱼为题进行创作。宋代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就写下过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写的著名长篇童话诗小金鱼和渔夫的故事流传甚广,成为儿童喜爱的故事之一。在传世画作中,有清代画家钱慧安所作的烹茶洗砚图、虚谷上人的梅花金鱼图轴等。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吴作人等均是画金鱼的高手。
20世纪法国钢琴音乐的鼻祖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创始者,金鱼就是他创作的一首音画式的描述性作品。据称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德彪西的一件绘有金鱼图案的东方漆器,整首乐曲呈现给听众的是嬉戏玩耍、自在漫游的金鱼形象。
昔日宫廷赏鱼乐,如今百姓养鱼欢。进入普通家庭的金鱼,给人们带来轻松欢乐和美的享受。
金鱼花灯。
世界枚金鱼邮票
我国于60年发行了一套12枚金鱼邮票,其设计和印刷堪称精美,曾被评为更佳邮票之一,深受邮迷的欢迎。不过,这并不是世界上更早的金鱼邮票,世界枚金鱼邮票是日本发行的。
日本人喜爱金鱼,46年发行了面值为5日元的金鱼邮票,白纸平版,无齿票,这是日本在二战后发行的套普通邮票,也是世界上枚金鱼邮票,此后又多次发行了金鱼邮票。200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时,日本发行的纪念邮票中有一枚“樱花金鱼”,绘着一尾金鱼簇拥在樱花之中,一起见证着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此后,世界上不少国家相继发行过金鱼邮票,如朝鲜、越南、菲律宾、蒙古等。
金鱼的寓意十分美好,不少国家将其看作是一种吉祥物。72年新加坡国庆节邮票中的枚,画面是一盏“福”字灯与一盏金鱼花灯,组合在一起象征吉祥如意。我国85年发行的花灯邮票,也是将金鱼与藕节连在一起,寓意连年有余。
科学探究
过度追求“态美”使金鱼减寿
在金鱼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金鱼的寿命却有日渐缩短的势头,很多业内人士正在着力延长其寿命并使之更具生命力。
通常来说,精心养护下的金鱼寿命可达8至12年,但目前很少有鱼能“达标”。除了长期近亲繁殖出现的品种退化外,究其原因却也无奈。金鱼在家化饲养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变异而形成多样化品种,这些特征原本属于良性态,只要发育适度就不会危及鱼命。但是为了迎合审美或出于猎奇,人工驱使一些金鱼的特征发育过度而失衡,导致金鱼不能正常游动觅食,继而死亡。
其中,狮头类的金鱼更为多见,这是国内外金鱼爱好者偏爱的品种之一。其鱼头上的肉瘤非常发达,很像戴着一顶皇冠。欣赏这种鱼,主要是看其肉瘤的发育程度,越丰硕越名贵。因此,人们一味追求这种特征,养殖时使其正规肉瘤更大、更厚,有些仅头瘤就接近或超过身体的一半,头重脚轻,发育失衡。又比如常见的水泡眼金鱼,其更大特征就是两眼都有水泡,泡膜薄而透明,像两只水球挂在鱼头两侧。而发育过度的金鱼,眼球过大,体型瘦而狭长,游动困难,长期沉在水底,必定影响寿命。
水泡眼金鱼。
本版图片:视觉国内
(原标题:金鱼 修炼千年的“人造美鱼”)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林木
流程编辑:u026
版权: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了解到,该研究中发布的高质量金鱼基因组和多样性数据,为金鱼作为大量候选功能基因的模型,以及广泛的家养物种进化案例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和资源。
经验之谈获得基因组“鉴定”
金鱼从鲫鱼演化而来
金鱼形态优美,色彩绚丽,品种繁多,有草金、文、蛋、龙金、龙背等5大类,有着丰富的变异性状,是世界著名三大观赏鱼类之一。达尔文曾形容金鱼有着无限多样的颜色和非凡的表型结构变化。
世界范围内,金鱼于02年传到日本,世纪至世纪到欧洲,再到美国,之后传遍全世界。经过国内、日本、欧洲等几代人的选择性繁殖,产生了250多种具有独特颜色、鳍形、眼睛、体型的品种。
金鱼是从哪里来的?金鱼是人类改变自然物种的典型物种,相传一千多年前,由一种鲫鱼在国内变异成红色而来。
“金鱼从鲫鱼演化而来,多年来一直是人们的‘经验之谈’,此次科研人员以基因组学技术解析了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通过‘亲子鉴定’,为金鱼起源于鲫鱼之说,提供了科学依据。”福建农林海峡研究院张积森教授说。
金鱼属于鲤亚科,有100条染色体,包含有2套亚基因组,是一个“准”多倍体物种,而多倍化事件在脊椎动物中极为罕见,说明鲤亚科鱼类具有其独特的演化策略。
以上关于“金鱼亲子鉴定结果”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